218.番外(1 / 3)
两位嬷嬷来了之后, 没两日大姑娘院里风气就改了, 要说起来她二人在宫里称不上是最厉害的, 可到底是在后宫摸爬滚打上十年的人, 哪是侍郎府这些奴才招架得住的?两人里头, 曹嬷嬷大几岁, 话少, 常肃着脸。丁嬷嬷嘴快一点,她几句就能把年轻不知轻重的小丫鬟说哭。
之前因为规矩松散,除了到主子跟前, 其他时候她们随意得很,做事常不专心,一有空就三五成群的议论主家。
这些毛病全让两位嬷嬷强制改掉, 嬷嬷从头给崔令仪跟前的丫鬟教过规矩, 怎么站怎么走怎么见礼怎么说话都捋顺了,还有像端茶倒水的仪态……起初还是四不像的, 过了月余时间, 小丫鬟瞧着就跟其他院子的大不相同, 拿的是同等月例看着却不是同一挂的人。
变化如此之大能不叫府里人眼红?
也就是六月间, 崔令仪吃着尚书府特地送来给她的蜜瓜, 忽然听说福寿堂的孙婆子过来了,请到跟前一问, 她说老太太让大姑娘过去坐坐。
“祖母有事找我?”
孙婆子腆着脸笑,说是这鬼天气闹的, 天热起来人心里烦, 老太太就想让孙女过去陪她说话解闷。
不等崔令仪说什么,一旁伺候的小丫鬟已经捧了铜盆过来,请姑娘净手。崔令仪就着洗了洗,接过帕子把水珠擦干了才站起来:“丁嬷嬷跟我过去,曹嬷嬷留。”
崔令仪随孙婆子往福寿堂去了,过去还真没感觉热,那屋子里冰盆摆得足足的,整个府里绝找不出比这头更凉快的地方。她也不惊讶,左右孙婆子来找定是有人生了是非,老太太这左膀右臂从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崔令仪端起笑脸上前去给老太太见礼,见过以后关切道:“听闻祖母近日心烦意乱胃口不开,用没用些消暑开胃的汤盅?昨个儿不是还给您这头送了两颗蜜瓜来,您尝过没有?吃着还喜欢吗?”
崔老太太就笑:“我一句都还没说,话全让你抢了。”
“还不是担心祖母。”
“担心什么?每年到这时候不都一样?过段时间天转凉就好了。不说这扫兴的事,咱聊聊其他,祖母听说你院里头近来动静不小?”
“是丁嬷嬷他们在给小丫鬟教规矩。”
“孙婆子也说在府上见着你跟前伺候的感觉精气神都变了,两位嬷嬷果真不愧是宫里头出来的,我寻思着你院里差不多也打点好了,是不是让嬷嬷也帮着教一教其他人,像你几个妹妹跟前一个顶事的都没有。”
崔令仪满是为难:“姐妹之间本来不该计较什么,只不过我如今亲事议定,过两年就要嫁人,要学的多要准备的也多,哪能借得出人手?”
老太太听着,皱了皱眉。
崔令仪请她别着急,转头看向丁嬷嬷,问:“嬷嬷你看呢?能不能多教几个?”
丁嬷嬷笑了:“就大姑娘跟前那群丫头片子就够愚钝的,费了我跟曹姐姐不小的劲儿才拧过来,好不容易她们会站会走会做事了,我合计该接着往上教,怎么还要接管一批啥也不会的?我是奴才,却不是崔府养的奴才,是皇后娘娘指来帮衬大姑娘的,您府上要是缺个教规矩的人,要么去请宫里放出来的,要么让侍郎大人跟皇上求去。卫大人早十几年就进宫求过,皇上是仁慈君主,很体恤臣民,会答应的。”
这下好了,这下已经不是皱眉,就连表情都挂不住了。
老太太正要开口,丁嬷嬷又说:“大姑娘性情好,不爱计较,老奴却得说上几句。虽说不论嫡庶都是这府里的主子,当朝公主生的同不上台面侍妾生的到底不好相提并论。听闻贵府的白姨娘是老太太娘家来的,跟娘家人亲近是好,规矩还是要讲,给人知道贵府最风光体面的是个妾,占尽阖府人脉资源的是从这妾室肚皮里爬出来的庶长子,公主生的舟哥儿还得参加选拔才能进国子监去,这不是笑话吗?这种话要是不慎传出去,外头怎么看待贵府,又怎么看待身为礼部侍郎的崔大人?”
老太太气得心窝子疼,还不止,她头也晕眩,眼看人都要坐不住,崔令仪赶紧上前扶着,假意斥道:“嬷嬷过了。”
丁嬷嬷不慌不忙跪下:“奴才嘴欠,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老太太别往心里去,贵府这般行事也不是一二载从没出什么事,想来是我小题大做了。”
刚才只是几近昏厥,这下好了,真晕过去了。
接着又是抹清凉油又是掐人中,好不容易才把人弄醒,老太太醒来就抹眼泪,说老太婆没用使唤不动宫里来的嬷嬷!又说府上这些儿孙感情一向亲厚,从来没刻意去区分过嫡庶,怎么到今日又计较起来?还说什么是知道舟儿有本事才把名额给继宗用了,要舟儿没考进去她老太婆背起骂名也罢,他不是考进去了?
崔令仪不住给她顺气:“祖母消消气,丁嬷嬷说话是有些刺人,她心是好的,也是担心外面的曲解您的意思继而传出难听的话。虽然说后院都是女人管着,要是出了乱子也会拖累前头,假使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让皇上对父亲有了看法怎么办?妨碍到仕途届时悔之晚矣。祖母您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表情是真诚的,口气是热切的,句句话仿佛都是关心,实际却是一把又一把的软刀子。
她崔令仪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告诉你从前能一手遮天现在你瞒不住了!她身后两座靠山,一是皇族,二是未来夫家,都不是区区一个礼部侍郎干得过的。
还有,宫里的嬷嬷都精得很,要不是皇后娘娘给了态度,她敢这么张狂?
那皇后娘娘岂不是明摆着对崔家有意见?怪他们刻薄了六公主这双儿女? ↑返回顶部↑
之前因为规矩松散,除了到主子跟前, 其他时候她们随意得很,做事常不专心,一有空就三五成群的议论主家。
这些毛病全让两位嬷嬷强制改掉, 嬷嬷从头给崔令仪跟前的丫鬟教过规矩, 怎么站怎么走怎么见礼怎么说话都捋顺了,还有像端茶倒水的仪态……起初还是四不像的, 过了月余时间, 小丫鬟瞧着就跟其他院子的大不相同, 拿的是同等月例看着却不是同一挂的人。
变化如此之大能不叫府里人眼红?
也就是六月间, 崔令仪吃着尚书府特地送来给她的蜜瓜, 忽然听说福寿堂的孙婆子过来了,请到跟前一问, 她说老太太让大姑娘过去坐坐。
“祖母有事找我?”
孙婆子腆着脸笑,说是这鬼天气闹的, 天热起来人心里烦, 老太太就想让孙女过去陪她说话解闷。
不等崔令仪说什么,一旁伺候的小丫鬟已经捧了铜盆过来,请姑娘净手。崔令仪就着洗了洗,接过帕子把水珠擦干了才站起来:“丁嬷嬷跟我过去,曹嬷嬷留。”
崔令仪随孙婆子往福寿堂去了,过去还真没感觉热,那屋子里冰盆摆得足足的,整个府里绝找不出比这头更凉快的地方。她也不惊讶,左右孙婆子来找定是有人生了是非,老太太这左膀右臂从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崔令仪端起笑脸上前去给老太太见礼,见过以后关切道:“听闻祖母近日心烦意乱胃口不开,用没用些消暑开胃的汤盅?昨个儿不是还给您这头送了两颗蜜瓜来,您尝过没有?吃着还喜欢吗?”
崔老太太就笑:“我一句都还没说,话全让你抢了。”
“还不是担心祖母。”
“担心什么?每年到这时候不都一样?过段时间天转凉就好了。不说这扫兴的事,咱聊聊其他,祖母听说你院里头近来动静不小?”
“是丁嬷嬷他们在给小丫鬟教规矩。”
“孙婆子也说在府上见着你跟前伺候的感觉精气神都变了,两位嬷嬷果真不愧是宫里头出来的,我寻思着你院里差不多也打点好了,是不是让嬷嬷也帮着教一教其他人,像你几个妹妹跟前一个顶事的都没有。”
崔令仪满是为难:“姐妹之间本来不该计较什么,只不过我如今亲事议定,过两年就要嫁人,要学的多要准备的也多,哪能借得出人手?”
老太太听着,皱了皱眉。
崔令仪请她别着急,转头看向丁嬷嬷,问:“嬷嬷你看呢?能不能多教几个?”
丁嬷嬷笑了:“就大姑娘跟前那群丫头片子就够愚钝的,费了我跟曹姐姐不小的劲儿才拧过来,好不容易她们会站会走会做事了,我合计该接着往上教,怎么还要接管一批啥也不会的?我是奴才,却不是崔府养的奴才,是皇后娘娘指来帮衬大姑娘的,您府上要是缺个教规矩的人,要么去请宫里放出来的,要么让侍郎大人跟皇上求去。卫大人早十几年就进宫求过,皇上是仁慈君主,很体恤臣民,会答应的。”
这下好了,这下已经不是皱眉,就连表情都挂不住了。
老太太正要开口,丁嬷嬷又说:“大姑娘性情好,不爱计较,老奴却得说上几句。虽说不论嫡庶都是这府里的主子,当朝公主生的同不上台面侍妾生的到底不好相提并论。听闻贵府的白姨娘是老太太娘家来的,跟娘家人亲近是好,规矩还是要讲,给人知道贵府最风光体面的是个妾,占尽阖府人脉资源的是从这妾室肚皮里爬出来的庶长子,公主生的舟哥儿还得参加选拔才能进国子监去,这不是笑话吗?这种话要是不慎传出去,外头怎么看待贵府,又怎么看待身为礼部侍郎的崔大人?”
老太太气得心窝子疼,还不止,她头也晕眩,眼看人都要坐不住,崔令仪赶紧上前扶着,假意斥道:“嬷嬷过了。”
丁嬷嬷不慌不忙跪下:“奴才嘴欠,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老太太别往心里去,贵府这般行事也不是一二载从没出什么事,想来是我小题大做了。”
刚才只是几近昏厥,这下好了,真晕过去了。
接着又是抹清凉油又是掐人中,好不容易才把人弄醒,老太太醒来就抹眼泪,说老太婆没用使唤不动宫里来的嬷嬷!又说府上这些儿孙感情一向亲厚,从来没刻意去区分过嫡庶,怎么到今日又计较起来?还说什么是知道舟儿有本事才把名额给继宗用了,要舟儿没考进去她老太婆背起骂名也罢,他不是考进去了?
崔令仪不住给她顺气:“祖母消消气,丁嬷嬷说话是有些刺人,她心是好的,也是担心外面的曲解您的意思继而传出难听的话。虽然说后院都是女人管着,要是出了乱子也会拖累前头,假使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让皇上对父亲有了看法怎么办?妨碍到仕途届时悔之晚矣。祖母您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表情是真诚的,口气是热切的,句句话仿佛都是关心,实际却是一把又一把的软刀子。
她崔令仪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告诉你从前能一手遮天现在你瞒不住了!她身后两座靠山,一是皇族,二是未来夫家,都不是区区一个礼部侍郎干得过的。
还有,宫里的嬷嬷都精得很,要不是皇后娘娘给了态度,她敢这么张狂?
那皇后娘娘岂不是明摆着对崔家有意见?怪他们刻薄了六公主这双儿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