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祸(1 / 2)
永慈长公主的案子很快就审理出来了,证据确凿,又有皇帝授意,她无处可逃。当初朝臣怎么挤兑郡主的,现在皇帝就怎么判她,贬为庶民终身圈禁,收回御赐公主府,连带着肖丽荣的县主爵位也褫夺了,她是女以母贵,公主失势,她凭什么再受皇族供养。
好在还有威远侯顶着,如今是特殊时期,威远侯但凡要点面子,也做不出落井下石的事来。再说还有威远侯世子呢,这时候儿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女人最大的倚仗一是娘家二是儿子,萧仪在娘家失势,好在儿子得力。
太后得知女儿遭遇却无法救她,只能在寿康宫里急得打转。原以为自己布的局够精密了,光凭郡主是破不了的,只是没想到皇帝那样偏帮郡主,为了她力排众议。太后几次请皇帝来,皇帝都以国事繁忙推了,太后心里憋着口气,没过几天真的病了。皇帝趁机清洗了太后的势力,把寿康宫安上了自己的人,同时在太后药里加了点料,让她每日昏昏沉沉的。
肖丽荣向来脾气大,嫁人之后也是摆她娘的公主架子,和夫家闹得很不愉快。之前曝出逛小倌馆的事,夫家趁机闹腾,说要休妻,如今肖丽荣母女失势,她夫家正好抓住前事不放,说她不敬翁姑不忠夫婿,把她休回了娘家。威远侯府如今是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敢上门讨说法,只得把肖丽荣和她娘关在一块儿做伴。
要说威远侯也是倒霉,娶了萧仪这个母夜叉,要相貌没相貌要才华没才华,也就是身份好使,当年他确实是借着妻子的脸面风光了好一阵。谁料萧仪行事如此不堪,好好的一手牌打成这样,害的威远侯也吃挂落,早知道娶个普通贵女,凭威远侯的能力,也不能混成现在这样。只是他也不能休妻,更不能投毒,这毕竟是皇室女,皇帝可以处置她,臣子却不能欺负,再说他们连孙子都有了,也只能好好养着她了。这样一来,若萧仪长命百岁,那威远侯这辈子都受她牵累出不了头,这对曾经的模范夫妻,现在也成了怨侣呀。
郡主想到这点高兴的不行,萧仪那么骄傲的人,以后要这么憋屈的活着,怕是比让她死都难受吧!而太后要看着女儿憋屈,想必心里更加酸爽。
皇帝看着郡主小人得志的模样啐了她一句:“现在高兴了?以后长点心眼,再有这样的事,朕可不会给你收拾残局。”
瑶池玉泉之事最终以萧仪陷害郡主收尾,威远侯府不仅要赔偿那些受害者的损失,还有郡主的瑶池玉阁付诸一炬,那样巧夺天工的建筑,郡主收他们五十万两都是少的。当然郡主有防护不严之责,皇帝象征性的罚了她抄书,另外郡主为了堵别人的嘴往受害人家里都送了重礼,当然都是从那五十万两里拿的。
郡主讪笑道:“不会了不会了,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会多长个心眼的,绝不再吃这种暗亏了,多谢皇舅一直支持我。”
郡主信誓旦旦地做保证,却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瑶池玉泉之事让郡主逃过一劫,随即又有人弹劾宁国长公主母女纵容家奴强取豪夺欺田罢市,放印子钱鱼肉百姓,以及天衣阁以次充好天价售衣,京城再一次掀起舆论高潮。
其实这种事情许多世家大族都有,只要有人查,断没有查不出来的,就像当初郡主让人找三皇子的把柄一样。关键是看谁的段位高,只要别人找不到证据,被人知道又能如何。公主府人口简单,这点破事还算少的,打杀了那些奴才,赔偿受害者,公主母女顶多受个监管不力的罪名。
只是这事让皇帝起了警惕之心,萧仪那事刚平息了下来,又有人对郡主下手了,看来郡主确实碍了许多人的眼,这么多人想除掉她。这或许只是一个试探,皇帝如果还是包庇郡主,怕是会为郡主招来更多祸事,再有下次,怕就不只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了。
郡主这几年多是住在宫里,公主府和铺子上的事便少花了些心思,公主和白霆神仙眷侣,哪还有心思管这些俗事,这才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皇帝看着底下弹劾郡主的人,几个御史身先士卒,也有不少人附议的,权贵清流都有,林国公避嫌不说话,宗室在一边看热闹,看来郡主的人缘确实不太好。
御史弹劾的都是事实,皇帝也没打算包庇郡主,让她给苦主赔偿了损失,好在都是些财务上的纠纷,倒没出人命,因此公主母女受的惩罚也不重。
待公主母女回府处置了那些惹事的奴才之后,皇帝便连夜安排她们出京,白霆也随行,对外只说公主急症,去江南求医。
这是皇帝和郡主商量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次的事看似无伤大雅,其实只要涉及到了政治,就没有不险恶的。瑶池玉泉之事是太后和永慈长公主主使,但背地里推波助澜的人不少,御史更是个个恨不得郡主倒霉,这后续的家奴逞凶案,应该是朝臣看皇帝护着郡主才使出了温和些的手段表明态度,若是前面皇帝放任不管,只怕后头的进攻更加猛烈。
郡主挡了太多人的路,再让她留在京里,闲置着皇帝觉的可惜,还让她跟在身边怕要生出许多事来,不如让她去外头避避。江南文风昌盛,皇帝手书一封让郡主去找平川先生学习。
平川先生姓兰字芳之,号平川,乃是季太傅的嫡传弟子,除了先帝是受圣命教导的,季太傅名下就只有一个平川先生是因为才华被太傅看中。不过平川先生为人不慕名利不喜官场,靠中了举人之后就没有再考,而是开始环游天下,出了好几本游记诗集,在天下文人中很有几分名声。
郡主这些年性格愈发桀骜难驯,气焰越来越嚣张,这其中有皇帝的放纵,也有公主的宠溺和白霆的不作为,郡主十岁之后就没再上学了,最是养成性格的时候荒废了,可不就要长歪嘛。郡主本身就很聪明,权谋心术有皇帝教她,她需要学的是修身养性。
郡主带着满腹憋屈出京去了,她这样算什么?落荒而逃?明明她并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受那些人的排挤。说到底还是她不够强大,才需要出去避风头。
皇帝跟她说了幕后,这事参与的人不少,郡主那两宗生意碍了多少人的眼,把同行压的喘不过气来,不怪别人要动手铲除她。还有前阵子郡主对三皇子出手,也让京中权贵响了警铃,那还是皇子呢,郡主都毫不手软,这要是以后他们谁犯到她手里,那下场可想而知。再加上郡主往日里目中无人高傲狂妄的行事作风,京中讨厌她的人多了去了。这两次的事先是萧仪和太后,再是镇国公府主使的,背后推波助澜的可就多了,隆庆大长公主府,承恩公府,长宁侯府,秦贵妃母家,林雅清家,还有寿王府二房和白家的影子。
这些人多是和郡主沾亲带故,平日里侄女甥女叫的亲热,关键时刻踩两脚一点不含糊,要不然就这么芝麻绿豆点的事,至于闹得沸沸扬扬吗?百姓大多愚昧,郡主每次升职都是立了功的,郡主这些年在京中贵族圈里名声不好,在民间的名声却是不错的,但是被那些人那么一宣扬,她以前有多高尚,现在就有多糟糕。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突然间做了件好事,大家都觉的挺高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但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突然间做了件坏事,那影响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毕竟好人做坏事比坏人做坏事更难让人接受。
郡主把这些人家都记下了,等她学成归来,她要一一讨回来。
公主望着女儿沉郁的面容,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都是她不好,忽视了府中事务,导致女儿被那些人攻伐,便是丈夫也受她连累背井离乡,她真是……
白霆好生哄她:“这并不是你的错,每家每户都有些这样的事,只是咱家得罪了人才被揭出来的,你不必自责,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便什么都不怕了。”
郡主也是如此说的:“爹娘都是安分守己之人,这得罪人的事都是我干的,我才是应该自责的,咱们一家人就当去江南游山玩水了,我后年就要及笄,及笄前总是要回京的,及笄之后我就是大姑娘了,再不能到处游玩,趁着这两年好时光,咱们一家人多亲近,好不好?”
公主被丈夫和女儿好生劝慰总算是开怀了些,拉着郡主的手道:“皇兄是让你去学习的,你可不能总想着玩,你这性子也该收收了,你瞧瞧你的人缘多差。”
郡主一抿嘴:“我知道的,以后会注意些,不想那事了,别坏了咱们的好心情。” ↑返回顶部↑
好在还有威远侯顶着,如今是特殊时期,威远侯但凡要点面子,也做不出落井下石的事来。再说还有威远侯世子呢,这时候儿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女人最大的倚仗一是娘家二是儿子,萧仪在娘家失势,好在儿子得力。
太后得知女儿遭遇却无法救她,只能在寿康宫里急得打转。原以为自己布的局够精密了,光凭郡主是破不了的,只是没想到皇帝那样偏帮郡主,为了她力排众议。太后几次请皇帝来,皇帝都以国事繁忙推了,太后心里憋着口气,没过几天真的病了。皇帝趁机清洗了太后的势力,把寿康宫安上了自己的人,同时在太后药里加了点料,让她每日昏昏沉沉的。
肖丽荣向来脾气大,嫁人之后也是摆她娘的公主架子,和夫家闹得很不愉快。之前曝出逛小倌馆的事,夫家趁机闹腾,说要休妻,如今肖丽荣母女失势,她夫家正好抓住前事不放,说她不敬翁姑不忠夫婿,把她休回了娘家。威远侯府如今是夹着尾巴做人,也不敢上门讨说法,只得把肖丽荣和她娘关在一块儿做伴。
要说威远侯也是倒霉,娶了萧仪这个母夜叉,要相貌没相貌要才华没才华,也就是身份好使,当年他确实是借着妻子的脸面风光了好一阵。谁料萧仪行事如此不堪,好好的一手牌打成这样,害的威远侯也吃挂落,早知道娶个普通贵女,凭威远侯的能力,也不能混成现在这样。只是他也不能休妻,更不能投毒,这毕竟是皇室女,皇帝可以处置她,臣子却不能欺负,再说他们连孙子都有了,也只能好好养着她了。这样一来,若萧仪长命百岁,那威远侯这辈子都受她牵累出不了头,这对曾经的模范夫妻,现在也成了怨侣呀。
郡主想到这点高兴的不行,萧仪那么骄傲的人,以后要这么憋屈的活着,怕是比让她死都难受吧!而太后要看着女儿憋屈,想必心里更加酸爽。
皇帝看着郡主小人得志的模样啐了她一句:“现在高兴了?以后长点心眼,再有这样的事,朕可不会给你收拾残局。”
瑶池玉泉之事最终以萧仪陷害郡主收尾,威远侯府不仅要赔偿那些受害者的损失,还有郡主的瑶池玉阁付诸一炬,那样巧夺天工的建筑,郡主收他们五十万两都是少的。当然郡主有防护不严之责,皇帝象征性的罚了她抄书,另外郡主为了堵别人的嘴往受害人家里都送了重礼,当然都是从那五十万两里拿的。
郡主讪笑道:“不会了不会了,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会多长个心眼的,绝不再吃这种暗亏了,多谢皇舅一直支持我。”
郡主信誓旦旦地做保证,却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瑶池玉泉之事让郡主逃过一劫,随即又有人弹劾宁国长公主母女纵容家奴强取豪夺欺田罢市,放印子钱鱼肉百姓,以及天衣阁以次充好天价售衣,京城再一次掀起舆论高潮。
其实这种事情许多世家大族都有,只要有人查,断没有查不出来的,就像当初郡主让人找三皇子的把柄一样。关键是看谁的段位高,只要别人找不到证据,被人知道又能如何。公主府人口简单,这点破事还算少的,打杀了那些奴才,赔偿受害者,公主母女顶多受个监管不力的罪名。
只是这事让皇帝起了警惕之心,萧仪那事刚平息了下来,又有人对郡主下手了,看来郡主确实碍了许多人的眼,这么多人想除掉她。这或许只是一个试探,皇帝如果还是包庇郡主,怕是会为郡主招来更多祸事,再有下次,怕就不只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了。
郡主这几年多是住在宫里,公主府和铺子上的事便少花了些心思,公主和白霆神仙眷侣,哪还有心思管这些俗事,这才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皇帝看着底下弹劾郡主的人,几个御史身先士卒,也有不少人附议的,权贵清流都有,林国公避嫌不说话,宗室在一边看热闹,看来郡主的人缘确实不太好。
御史弹劾的都是事实,皇帝也没打算包庇郡主,让她给苦主赔偿了损失,好在都是些财务上的纠纷,倒没出人命,因此公主母女受的惩罚也不重。
待公主母女回府处置了那些惹事的奴才之后,皇帝便连夜安排她们出京,白霆也随行,对外只说公主急症,去江南求医。
这是皇帝和郡主商量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次的事看似无伤大雅,其实只要涉及到了政治,就没有不险恶的。瑶池玉泉之事是太后和永慈长公主主使,但背地里推波助澜的人不少,御史更是个个恨不得郡主倒霉,这后续的家奴逞凶案,应该是朝臣看皇帝护着郡主才使出了温和些的手段表明态度,若是前面皇帝放任不管,只怕后头的进攻更加猛烈。
郡主挡了太多人的路,再让她留在京里,闲置着皇帝觉的可惜,还让她跟在身边怕要生出许多事来,不如让她去外头避避。江南文风昌盛,皇帝手书一封让郡主去找平川先生学习。
平川先生姓兰字芳之,号平川,乃是季太傅的嫡传弟子,除了先帝是受圣命教导的,季太傅名下就只有一个平川先生是因为才华被太傅看中。不过平川先生为人不慕名利不喜官场,靠中了举人之后就没有再考,而是开始环游天下,出了好几本游记诗集,在天下文人中很有几分名声。
郡主这些年性格愈发桀骜难驯,气焰越来越嚣张,这其中有皇帝的放纵,也有公主的宠溺和白霆的不作为,郡主十岁之后就没再上学了,最是养成性格的时候荒废了,可不就要长歪嘛。郡主本身就很聪明,权谋心术有皇帝教她,她需要学的是修身养性。
郡主带着满腹憋屈出京去了,她这样算什么?落荒而逃?明明她并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受那些人的排挤。说到底还是她不够强大,才需要出去避风头。
皇帝跟她说了幕后,这事参与的人不少,郡主那两宗生意碍了多少人的眼,把同行压的喘不过气来,不怪别人要动手铲除她。还有前阵子郡主对三皇子出手,也让京中权贵响了警铃,那还是皇子呢,郡主都毫不手软,这要是以后他们谁犯到她手里,那下场可想而知。再加上郡主往日里目中无人高傲狂妄的行事作风,京中讨厌她的人多了去了。这两次的事先是萧仪和太后,再是镇国公府主使的,背后推波助澜的可就多了,隆庆大长公主府,承恩公府,长宁侯府,秦贵妃母家,林雅清家,还有寿王府二房和白家的影子。
这些人多是和郡主沾亲带故,平日里侄女甥女叫的亲热,关键时刻踩两脚一点不含糊,要不然就这么芝麻绿豆点的事,至于闹得沸沸扬扬吗?百姓大多愚昧,郡主每次升职都是立了功的,郡主这些年在京中贵族圈里名声不好,在民间的名声却是不错的,但是被那些人那么一宣扬,她以前有多高尚,现在就有多糟糕。就像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突然间做了件好事,大家都觉的挺高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但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突然间做了件坏事,那影响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毕竟好人做坏事比坏人做坏事更难让人接受。
郡主把这些人家都记下了,等她学成归来,她要一一讨回来。
公主望着女儿沉郁的面容,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都是她不好,忽视了府中事务,导致女儿被那些人攻伐,便是丈夫也受她连累背井离乡,她真是……
白霆好生哄她:“这并不是你的错,每家每户都有些这样的事,只是咱家得罪了人才被揭出来的,你不必自责,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便什么都不怕了。”
郡主也是如此说的:“爹娘都是安分守己之人,这得罪人的事都是我干的,我才是应该自责的,咱们一家人就当去江南游山玩水了,我后年就要及笄,及笄前总是要回京的,及笄之后我就是大姑娘了,再不能到处游玩,趁着这两年好时光,咱们一家人多亲近,好不好?”
公主被丈夫和女儿好生劝慰总算是开怀了些,拉着郡主的手道:“皇兄是让你去学习的,你可不能总想着玩,你这性子也该收收了,你瞧瞧你的人缘多差。”
郡主一抿嘴:“我知道的,以后会注意些,不想那事了,别坏了咱们的好心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