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5 / 6)
到了宋朝,中国终于出现了真正的牙刷,叫作“刷牙子”。宋人周守中在《养生类纂》中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最初的牙刷毛多是用马尾巴制作的,一寸多长,置于牛角之上,其形状跟现代的牙刷类似。不过,宋朝比较缺马,马尾较少,用来做牙刷成本太贵,所以市场上常见的牙刷不一定都用马尾制作,也可能是用猪毛制作的。
南宋遗老周密在《梦粱录》里回忆道:“狮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铺。”说明南宋时期杭州已经有人专门开店卖牙刷了,看来刷牙在南宋已经比较普遍。
古人刷牙的时候并不是用牙刷干刷,而是和现代人用牙膏一样,要在牙刷头上蘸清洁剂。这种牙齿清洁剂有膏和粉两种,其成分包含皂角、生姜、升麻、地黄、旱莲等中草药,可能会再放一些盐。古人的牙膏可是纯草本的。宋朝时,还发明了一种牙刷和牙膏的结合品,叫“牙香筹”。用香料和药材制成固体清洁剂,固定在牙刷上,用牙香筹反复清洁牙齿,然后再漱口。这种牙香筹可反复使用多次,而且携带方便,是古代人旅途必备之佳品。
后来,中国的牙刷传到了欧洲,受到贵族阶层的欢迎。但由于售价较高,一般欧洲民众难以承受。直到19世纪30年代,用尼龙做毛的牙刷诞生了,因其价格低廉,从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16 古人养宠物吗
日益孤独的现代社会,宠物成为很多人的知心陪伴。其实,不只是今人,古人也养宠物,这一篇咱们就聊聊古代比较常见的宠物。
最先陪伴古人的宠物,是忠心耿耿的“汪星人”——狗。狗的祖先是狼,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距今已有上万年了。有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是最早驯化狗的地方。狗是从中国奔向全世界的,可以说中国是狗的“故乡”。先秦时期,狗和马、牛、羊、鸡、猪合称六畜,还有专门负责养狗的官,称为“犬人”,就是“狗官”的意思。
但中国人最初养狗的目的不是当宠物,而是为了打猎和吃肉。汉初名将樊哙,就是屠狗出身,可以看出直到汉朝初年,中国人还保留着吃狗的习惯。到了唐宋时期,养宠物狗成为风尚,狗还在唐朝名画《簪花仕女图》中成功抢镜。
慈禧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狗人士,她在皇宫里设立了养狗处,养了许多京巴,还配有四个太监专门伺候。这些狗吃的是牛肉、鹿肉,喝的是鸡鸭鱼汤。慈禧爱狗,甚于爱人。正所谓“慈禧的小京巴,大姐的小奶狗,说人不人,说狗不狗”。
猫在古代也被当作宠物来养,但其驯化历史比狗短很多。普遍认为,三四千年前的埃及人开始驯化猫。猫在埃及最初是被当作神来看待的。在古代中国,猫的地位也很高,甚至祭祀的时候还是主角之一。《礼记》中记载:天子每年腊月的祭天仪式中有个“迎猫”环节。之所以这么看重猫,可能是其目光神秘迷离,被认为能通神。另外,猫能抓老鼠,“迎猫”也有祈求灭鼠的意味。庄重严肃的祭天仪式中,众目睽睽之下,“喵星人”被抬着出场,那画面想想就有喜感。
到了宋朝,文人爱养猫,陆游的诗里就称猫为“狸奴”。现在的文人似乎也更偏爱猫,也许是因为猫比狗安静的缘故。宋朝的猫还登上过政治舞台,上演了“狸猫换太子”事件。明朝嘉靖皇帝是个有名的猫奴,其养的爱猫死了,让大臣写词纪念,并厚葬景山北面,称“虬龙冢”,立碑祭祀。尽管人类很爱猫,但猫对人类却始终高冷。有人说猫很薄情,还说猫不懂感恩,以至于人类在它面前更像奴隶,所以人才是“猫奴”。其实这是和猫半驯化的特性有关的。狗是完全驯化了,所以跟人更亲近。但是科研人员通过对比野猫和家猫的基因组后发现,家猫仍然只是停留在“半驯化”状态。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猫,不如说是猫选择了和人类一起生活并驯化了人类。
除了阿猫阿狗,古人也驯养其他宠物。比如说养鹤,《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人在逗弄小狗的时候,边上还站着一只仙鹤。仙鹤在古代象征吉祥长寿,所以受到古人的喜爱,成为宠物。
还有个长寿的动物古人也很爱养,那就是乌龟。古人养乌龟的历史很久远,《论语·公冶长》中就讲到鲁国贵族看到乌龟长寿,便将乌龟视为灵物,为乌龟建了很奢华的屋子。乌龟在古代一直象征吉祥如意,甚至人们起名字时都带“龟”字。比如唐朝诗人杜甫有个好朋友叫李龟年,我们上学时都学过杜甫的那首《江南逢李龟年》。今天,乌龟的地位则一落千丈,带上了贬义色彩,出现了缩头乌龟、龟公之类的说法。
养乌龟在古代还有个作用,就是用来检测水质。据说古人打井后,多会在井里投放一只乌龟。如果乌龟活着,就说明水质安全;如果乌龟死了,就说明这水有问题,甚至可能是有人投毒。所以,乌龟在古代不光是宠物,还是水质检测员。抖音上有人直播在野外荒废的水井里下网,说老井里能捕上来乌龟。我当时看了还质疑,水井里哪来的乌龟?后来看到古人养乌龟的原因,我就恍然大悟了。也许那个人抓的乌龟,就是自己的祖辈投放的“水质检测员”,或者是它的后代。
17 古人最爱什么体育运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古代也有休闲的体育运动,这一篇咱们就来介绍两种比较流行的项目。
第一个是投壶。投壶是古代士人阶层宴饮时常玩的一项游戏,也属于投掷类体育运动。投壶的基本玩法是在地面上立一个细身小口的高身壶,参与者离壶一定距离向壶内投掷弓箭,以投中多少和投中位置定胜负。投壶在古代也是一种社交礼仪,早期贵族在宴饮集会时要进行“射礼”,但射礼太危险,而且太费体力,慢慢就被投壶所取代。投壶于战国时就比较流行了,唐宋时更是普及成为全民运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第一集中,就上演了宋代大户宴饮时的投壶场面,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投壶这一运动的历史原貌。
投壶的具体规则是怎样的呢?不同时代的规则不尽相同,同一时代不同地区的规则也有区别。司马光是个投壶爱好者,看到社会上投壶玩法繁杂,就写了一部《投壶新格》来总结和规范投壶的规则。位高权重的司马光,居然会为一项体育运动写专著,可以看出古人并不是死板一块,也是爱生活、爱运动的。我们就以宋代为例,说说古代的投壶规则。
投壶用的壶,最初是光面的,晋朝时壶身上部多了两个壶耳,壶耳内也可投掷。宋代的投壶沿用了带壶耳的壶。投壶有多种得分方式。第一箭投入壶中,叫作“有初”,得分十算,也叫十筹。第二箭开始,连续投入的,叫作“连中”,得分五算。最后一箭投入壶中的,叫作“有终”,得分二十算。投壶一局一般投12支箭,全部投中称为“全壶”,如果一方“全壶”则立即胜利。投壶时,箭身前半段进入壶内,后半段倚在壶口边缘的,叫作“倚竿”。倚竿是很难操作的,多半是靠运气。在电视剧《知否》里,明兰投壶时最后一箭就是倚竿,还因此赢得了比赛。然而按照司马光的新标准,倚竿是不能得分的。因为司马光认为倚竿是靠运气,不合礼仪,所以不算分。司马光是《知否》同时期的人物,也许是新规还没有普及,否则明兰就赢不了了。还有比倚竿得分更高的“倒中”,即箭倒着进入壶中,这种操作极难,可以得分一百算。
说完了投壶,我们再介绍一下古代的足球。无须惊讶,从某种角度讲,中国还是“足球”的发源地呢!只是那时候还不叫足球,而叫“蹴鞠”。1958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2005年,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还为足球起源地山东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证书”。但古代的蹴鞠和现代足球的玩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蹴鞠在战国时代就有了,的确是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淄博。到了汉代,已形成一整套的比赛规则:双方各六人,外加一个裁判,以踢进对方球门的次数定胜负。但那时的球门是地上挖的洞,而且是各六个球门,踢的球也是实心的。
宋代是我国蹴鞠发展的巅峰时代。双方队员可增加至16人,球门也变成了各一个,而且高度也变高了,差不多有今天篮球篮筐的高度。宋代蹴鞠还出现了新玩法,即表演性质的,看谁踢球踢得好看,看谁的动作高难,这有点像今天的踢毽子。这种非对抗性玩法在当时更受欢迎,因为它更符合我国古代“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宋代蹴鞠已经开始职业化运营,有专业的球员,还有专门的蹴鞠社团,类似今天的足球俱乐部。当时最有名的蹴鞠社团叫“齐云社”。齐云社有自己的队歌,属于顶级豪门,在当时有资格举办全国联赛,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设有分社,以临安(杭州)的齐云社实力最为雄厚。齐云社中的社员在全国走穴,还要根据技术高低分成等级,最高级称校尉。如果是女社员,进入校尉级就称女校尉。看来我国自古就重视“女足”的发展。
千年前的宋代人竟如此热爱蹴鞠,甚至有了商业化运营的模样,真的让今人自愧不如。难怪今人会打趣:自从高俅离开之后,中国足球已经没落了八百年。
18 古人能活多少岁
很多人以为古人都很长寿,估计是觉得那时自然环境无污染,食品也都绿色安全,所以古人都很能活。网络上谈古人寿命的话题时,总会提到一个叫彭祖的人,生活在四千年前的上古时代,活了800岁。有一种合理的解释说当时采用的是“小花甲计岁法”,即60天为一年,这样计算的话,彭祖的800岁只相当于130岁。尽管130岁也是难以置信的,但至少人类努力一下还能接近。
那么一般情况下,古人能活多少岁呢?学者林万孝经过研究统计,在《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中给出的古人平均寿命是:先秦18岁,汉朝22岁,唐朝27岁,宋朝30岁,清朝33岁。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活过三十都不易。
为何会这么短?
首先,古代的婴幼儿夭折率非常高,拉低了平均寿命。乾隆皇帝17个儿子,有7个不到8岁就夭折了。皇家尚且如此,育婴条件欠佳的寻常百姓家,孩子的夭折率肯定更高了。夭折率一高,平均寿命就会低一大截。就像你家房子的面积是200平方米,隔壁老王家房子的面积是20平方米,你俩的人均住房面积就被拉低到110平方米!根据人口学的寇尔—德曼模型生命表,在平均寿命为30岁的社会情中,40%的人会在10岁前死亡。对于古人来说,10岁是一个槛儿,活过去了,后面的日子就细水长流了。不夭折的话,一般能活到四五十岁。陕西临潼新丰镇秦文化墓地的考古结果显示,在200例确定年龄的遗骸中,死于24~35岁壮年阶段的占39例,死于36~59岁中年阶段的占73例,还有29例活过了60岁。这座墓葬中不含未成年人,古代夭折的孩子一般是不和成人埋在一起的。
其次,即使古人好不容易活到了成年,也不一定能寿终正寝,还有好多考验等着他。比如频繁的战乱。像五胡乱华的魏晋时期、蒙古族人入主中原的宋末元初时期,还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晚清时期,都是我国古代人均寿命的低谷时期。另外,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也会使很多人饿死。 ↑返回顶部↑
南宋遗老周密在《梦粱录》里回忆道:“狮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铺。”说明南宋时期杭州已经有人专门开店卖牙刷了,看来刷牙在南宋已经比较普遍。
古人刷牙的时候并不是用牙刷干刷,而是和现代人用牙膏一样,要在牙刷头上蘸清洁剂。这种牙齿清洁剂有膏和粉两种,其成分包含皂角、生姜、升麻、地黄、旱莲等中草药,可能会再放一些盐。古人的牙膏可是纯草本的。宋朝时,还发明了一种牙刷和牙膏的结合品,叫“牙香筹”。用香料和药材制成固体清洁剂,固定在牙刷上,用牙香筹反复清洁牙齿,然后再漱口。这种牙香筹可反复使用多次,而且携带方便,是古代人旅途必备之佳品。
后来,中国的牙刷传到了欧洲,受到贵族阶层的欢迎。但由于售价较高,一般欧洲民众难以承受。直到19世纪30年代,用尼龙做毛的牙刷诞生了,因其价格低廉,从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16 古人养宠物吗
日益孤独的现代社会,宠物成为很多人的知心陪伴。其实,不只是今人,古人也养宠物,这一篇咱们就聊聊古代比较常见的宠物。
最先陪伴古人的宠物,是忠心耿耿的“汪星人”——狗。狗的祖先是狼,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距今已有上万年了。有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是最早驯化狗的地方。狗是从中国奔向全世界的,可以说中国是狗的“故乡”。先秦时期,狗和马、牛、羊、鸡、猪合称六畜,还有专门负责养狗的官,称为“犬人”,就是“狗官”的意思。
但中国人最初养狗的目的不是当宠物,而是为了打猎和吃肉。汉初名将樊哙,就是屠狗出身,可以看出直到汉朝初年,中国人还保留着吃狗的习惯。到了唐宋时期,养宠物狗成为风尚,狗还在唐朝名画《簪花仕女图》中成功抢镜。
慈禧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狗人士,她在皇宫里设立了养狗处,养了许多京巴,还配有四个太监专门伺候。这些狗吃的是牛肉、鹿肉,喝的是鸡鸭鱼汤。慈禧爱狗,甚于爱人。正所谓“慈禧的小京巴,大姐的小奶狗,说人不人,说狗不狗”。
猫在古代也被当作宠物来养,但其驯化历史比狗短很多。普遍认为,三四千年前的埃及人开始驯化猫。猫在埃及最初是被当作神来看待的。在古代中国,猫的地位也很高,甚至祭祀的时候还是主角之一。《礼记》中记载:天子每年腊月的祭天仪式中有个“迎猫”环节。之所以这么看重猫,可能是其目光神秘迷离,被认为能通神。另外,猫能抓老鼠,“迎猫”也有祈求灭鼠的意味。庄重严肃的祭天仪式中,众目睽睽之下,“喵星人”被抬着出场,那画面想想就有喜感。
到了宋朝,文人爱养猫,陆游的诗里就称猫为“狸奴”。现在的文人似乎也更偏爱猫,也许是因为猫比狗安静的缘故。宋朝的猫还登上过政治舞台,上演了“狸猫换太子”事件。明朝嘉靖皇帝是个有名的猫奴,其养的爱猫死了,让大臣写词纪念,并厚葬景山北面,称“虬龙冢”,立碑祭祀。尽管人类很爱猫,但猫对人类却始终高冷。有人说猫很薄情,还说猫不懂感恩,以至于人类在它面前更像奴隶,所以人才是“猫奴”。其实这是和猫半驯化的特性有关的。狗是完全驯化了,所以跟人更亲近。但是科研人员通过对比野猫和家猫的基因组后发现,家猫仍然只是停留在“半驯化”状态。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猫,不如说是猫选择了和人类一起生活并驯化了人类。
除了阿猫阿狗,古人也驯养其他宠物。比如说养鹤,《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人在逗弄小狗的时候,边上还站着一只仙鹤。仙鹤在古代象征吉祥长寿,所以受到古人的喜爱,成为宠物。
还有个长寿的动物古人也很爱养,那就是乌龟。古人养乌龟的历史很久远,《论语·公冶长》中就讲到鲁国贵族看到乌龟长寿,便将乌龟视为灵物,为乌龟建了很奢华的屋子。乌龟在古代一直象征吉祥如意,甚至人们起名字时都带“龟”字。比如唐朝诗人杜甫有个好朋友叫李龟年,我们上学时都学过杜甫的那首《江南逢李龟年》。今天,乌龟的地位则一落千丈,带上了贬义色彩,出现了缩头乌龟、龟公之类的说法。
养乌龟在古代还有个作用,就是用来检测水质。据说古人打井后,多会在井里投放一只乌龟。如果乌龟活着,就说明水质安全;如果乌龟死了,就说明这水有问题,甚至可能是有人投毒。所以,乌龟在古代不光是宠物,还是水质检测员。抖音上有人直播在野外荒废的水井里下网,说老井里能捕上来乌龟。我当时看了还质疑,水井里哪来的乌龟?后来看到古人养乌龟的原因,我就恍然大悟了。也许那个人抓的乌龟,就是自己的祖辈投放的“水质检测员”,或者是它的后代。
17 古人最爱什么体育运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古代也有休闲的体育运动,这一篇咱们就来介绍两种比较流行的项目。
第一个是投壶。投壶是古代士人阶层宴饮时常玩的一项游戏,也属于投掷类体育运动。投壶的基本玩法是在地面上立一个细身小口的高身壶,参与者离壶一定距离向壶内投掷弓箭,以投中多少和投中位置定胜负。投壶在古代也是一种社交礼仪,早期贵族在宴饮集会时要进行“射礼”,但射礼太危险,而且太费体力,慢慢就被投壶所取代。投壶于战国时就比较流行了,唐宋时更是普及成为全民运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第一集中,就上演了宋代大户宴饮时的投壶场面,比较真实地还原了投壶这一运动的历史原貌。
投壶的具体规则是怎样的呢?不同时代的规则不尽相同,同一时代不同地区的规则也有区别。司马光是个投壶爱好者,看到社会上投壶玩法繁杂,就写了一部《投壶新格》来总结和规范投壶的规则。位高权重的司马光,居然会为一项体育运动写专著,可以看出古人并不是死板一块,也是爱生活、爱运动的。我们就以宋代为例,说说古代的投壶规则。
投壶用的壶,最初是光面的,晋朝时壶身上部多了两个壶耳,壶耳内也可投掷。宋代的投壶沿用了带壶耳的壶。投壶有多种得分方式。第一箭投入壶中,叫作“有初”,得分十算,也叫十筹。第二箭开始,连续投入的,叫作“连中”,得分五算。最后一箭投入壶中的,叫作“有终”,得分二十算。投壶一局一般投12支箭,全部投中称为“全壶”,如果一方“全壶”则立即胜利。投壶时,箭身前半段进入壶内,后半段倚在壶口边缘的,叫作“倚竿”。倚竿是很难操作的,多半是靠运气。在电视剧《知否》里,明兰投壶时最后一箭就是倚竿,还因此赢得了比赛。然而按照司马光的新标准,倚竿是不能得分的。因为司马光认为倚竿是靠运气,不合礼仪,所以不算分。司马光是《知否》同时期的人物,也许是新规还没有普及,否则明兰就赢不了了。还有比倚竿得分更高的“倒中”,即箭倒着进入壶中,这种操作极难,可以得分一百算。
说完了投壶,我们再介绍一下古代的足球。无须惊讶,从某种角度讲,中国还是“足球”的发源地呢!只是那时候还不叫足球,而叫“蹴鞠”。1958年7月,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2005年,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还为足球起源地山东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证书”。但古代的蹴鞠和现代足球的玩法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蹴鞠在战国时代就有了,的确是起源于齐国都城临淄,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淄博。到了汉代,已形成一整套的比赛规则:双方各六人,外加一个裁判,以踢进对方球门的次数定胜负。但那时的球门是地上挖的洞,而且是各六个球门,踢的球也是实心的。
宋代是我国蹴鞠发展的巅峰时代。双方队员可增加至16人,球门也变成了各一个,而且高度也变高了,差不多有今天篮球篮筐的高度。宋代蹴鞠还出现了新玩法,即表演性质的,看谁踢球踢得好看,看谁的动作高难,这有点像今天的踢毽子。这种非对抗性玩法在当时更受欢迎,因为它更符合我国古代“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宋代蹴鞠已经开始职业化运营,有专业的球员,还有专门的蹴鞠社团,类似今天的足球俱乐部。当时最有名的蹴鞠社团叫“齐云社”。齐云社有自己的队歌,属于顶级豪门,在当时有资格举办全国联赛,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设有分社,以临安(杭州)的齐云社实力最为雄厚。齐云社中的社员在全国走穴,还要根据技术高低分成等级,最高级称校尉。如果是女社员,进入校尉级就称女校尉。看来我国自古就重视“女足”的发展。
千年前的宋代人竟如此热爱蹴鞠,甚至有了商业化运营的模样,真的让今人自愧不如。难怪今人会打趣:自从高俅离开之后,中国足球已经没落了八百年。
18 古人能活多少岁
很多人以为古人都很长寿,估计是觉得那时自然环境无污染,食品也都绿色安全,所以古人都很能活。网络上谈古人寿命的话题时,总会提到一个叫彭祖的人,生活在四千年前的上古时代,活了800岁。有一种合理的解释说当时采用的是“小花甲计岁法”,即60天为一年,这样计算的话,彭祖的800岁只相当于130岁。尽管130岁也是难以置信的,但至少人类努力一下还能接近。
那么一般情况下,古人能活多少岁呢?学者林万孝经过研究统计,在《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中给出的古人平均寿命是:先秦18岁,汉朝22岁,唐朝27岁,宋朝30岁,清朝33岁。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活过三十都不易。
为何会这么短?
首先,古代的婴幼儿夭折率非常高,拉低了平均寿命。乾隆皇帝17个儿子,有7个不到8岁就夭折了。皇家尚且如此,育婴条件欠佳的寻常百姓家,孩子的夭折率肯定更高了。夭折率一高,平均寿命就会低一大截。就像你家房子的面积是200平方米,隔壁老王家房子的面积是20平方米,你俩的人均住房面积就被拉低到110平方米!根据人口学的寇尔—德曼模型生命表,在平均寿命为30岁的社会情中,40%的人会在10岁前死亡。对于古人来说,10岁是一个槛儿,活过去了,后面的日子就细水长流了。不夭折的话,一般能活到四五十岁。陕西临潼新丰镇秦文化墓地的考古结果显示,在200例确定年龄的遗骸中,死于24~35岁壮年阶段的占39例,死于36~59岁中年阶段的占73例,还有29例活过了60岁。这座墓葬中不含未成年人,古代夭折的孩子一般是不和成人埋在一起的。
其次,即使古人好不容易活到了成年,也不一定能寿终正寝,还有好多考验等着他。比如频繁的战乱。像五胡乱华的魏晋时期、蒙古族人入主中原的宋末元初时期,还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晚清时期,都是我国古代人均寿命的低谷时期。另外,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也会使很多人饿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