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1 / 4)
完本啦!
还没收藏新书的可以返回最后一章末尾,作者的话那里有新书传送门。
这是我第一次完本五百万字篇幅的书,所以还是比较开心的。
其实,由于在提前准备新书的原因,首富这本书已经提前几天写完了,所以刚写完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已经逐渐平复了下去,现在整体已经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
这书写的当然说不上完美,但以我的水平来说,也算是挺满意了。
简单总结一下的话,我个人最满意的应该是开头、结尾以及《奋斗》那一段。
开头直到《回头是岸》那一段的剧情,结构很紧凑,几个反套路的包袱抛得恰到好处,花样也比较多,我自己看了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结尾主要是最后一个周期的内容,整体上把故事给收住了,在整本书轻松快乐的氛围上,也稍微加了点让人感动的内容,又把整个故事往上抬了一下,算是在都市背景下勉强把爽点给抬起来了。
《奋斗》那一段嘛,其实写的时候没想太多,写完之后觉得结构做得不错,算是整个反套路的模式趋于成熟的一个部分。
中期因为剧情上有些陷入迷茫导致有明显的下滑,整个故事的进展有点卡住了,不过后边调整了一下之后,又撑起来了。
至于中期为什么会下滑,一方面是当时的想法不太明确,个人的创作状态也刚好在一个低谷,灵感枯竭,剧情规划有些失误,另一方面就是题材本身的原因,导致故事发展过程中自然地撞到了一个瓶颈。
当然,这些问题是我之后要努力去避免的。
关于这个结尾,我简单解释两句吧。
没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线,是因为我不太喜欢写这个,整本书的结构也不太支持。
反套路的核心在于把主角的真实形象和外界看到的形象割裂开来,这两个形象越是割裂、离得越远,反差效果才越好。
正是因为真实的裴谦与所有人眼中的裴总有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才会有各种有趣的节目效果。
所以大家回看整本书,“裴谦”和“裴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真实的裴谦,一个是众人眼中的裴总,在所有情节中,这两个词都是严格区分的。
裴谦是裴总,但又不是裴总。因为众人眼中的形象与真正的他并不一致,所以某些情节是无法发生的。
让裴谦以裴总的身份去谈恋爱,这种情节我是真写不出来。再说我本来也不喜欢写感情戏,我是个么得感情的人。
当然我也很理解不少读者希望裴总获得一个幸福的生活,我觉得裴总当然会幸福的,并没有否定这一点。
我反倒觉得,将裴谦绑在公司、绑在裴总的身份上,或者跟某个特定的人绑在一起,不太喜欢。
故事的整个四年中,其实裴谦是个被绑在裴总这个身份上的工具人,我希望在最后他能获得自由,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最后我想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裴谦虽然是整个公司的监视者,但他的未来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
大家可以自由畅想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或者和谁在一起,这里做一个留白,供大家自己去想象。
我觉得这样一个结尾是最适合这本书的故事模式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结尾、一个非常确定的命运反而不好,所以就这么写了。
至于这本书的故事内核以及大家的感受,其实整体上来说,我想表达的基本上就是大家所能感受到的,因为我目前的写作手法还比较简陋,一些内容都是会明确地表达出来的。
其实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大约一百多章的内容,基本上是没怎么看读者反馈,完全顺着自己的想法,想到哪、写到哪。
主要是想好了要无缝开书之后,就得在更新最后这部分内容的同时准备新书,存稿给新书争取时间,所以基本上手头多多少少都有十几章存稿,想抄书评也抄不了。
有些看起来跟书评差不多的内容,单纯就是提前安排好了,被猜到了,或者单纯是写到一块去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故事讲到这个地方,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
还没收藏新书的可以返回最后一章末尾,作者的话那里有新书传送门。
这是我第一次完本五百万字篇幅的书,所以还是比较开心的。
其实,由于在提前准备新书的原因,首富这本书已经提前几天写完了,所以刚写完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已经逐渐平复了下去,现在整体已经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
这书写的当然说不上完美,但以我的水平来说,也算是挺满意了。
简单总结一下的话,我个人最满意的应该是开头、结尾以及《奋斗》那一段。
开头直到《回头是岸》那一段的剧情,结构很紧凑,几个反套路的包袱抛得恰到好处,花样也比较多,我自己看了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结尾主要是最后一个周期的内容,整体上把故事给收住了,在整本书轻松快乐的氛围上,也稍微加了点让人感动的内容,又把整个故事往上抬了一下,算是在都市背景下勉强把爽点给抬起来了。
《奋斗》那一段嘛,其实写的时候没想太多,写完之后觉得结构做得不错,算是整个反套路的模式趋于成熟的一个部分。
中期因为剧情上有些陷入迷茫导致有明显的下滑,整个故事的进展有点卡住了,不过后边调整了一下之后,又撑起来了。
至于中期为什么会下滑,一方面是当时的想法不太明确,个人的创作状态也刚好在一个低谷,灵感枯竭,剧情规划有些失误,另一方面就是题材本身的原因,导致故事发展过程中自然地撞到了一个瓶颈。
当然,这些问题是我之后要努力去避免的。
关于这个结尾,我简单解释两句吧。
没有一个明确的感情线,是因为我不太喜欢写这个,整本书的结构也不太支持。
反套路的核心在于把主角的真实形象和外界看到的形象割裂开来,这两个形象越是割裂、离得越远,反差效果才越好。
正是因为真实的裴谦与所有人眼中的裴总有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才会有各种有趣的节目效果。
所以大家回看整本书,“裴谦”和“裴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真实的裴谦,一个是众人眼中的裴总,在所有情节中,这两个词都是严格区分的。
裴谦是裴总,但又不是裴总。因为众人眼中的形象与真正的他并不一致,所以某些情节是无法发生的。
让裴谦以裴总的身份去谈恋爱,这种情节我是真写不出来。再说我本来也不喜欢写感情戏,我是个么得感情的人。
当然我也很理解不少读者希望裴总获得一个幸福的生活,我觉得裴总当然会幸福的,并没有否定这一点。
我反倒觉得,将裴谦绑在公司、绑在裴总的身份上,或者跟某个特定的人绑在一起,不太喜欢。
故事的整个四年中,其实裴谦是个被绑在裴总这个身份上的工具人,我希望在最后他能获得自由,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最后我想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裴谦虽然是整个公司的监视者,但他的未来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
大家可以自由畅想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或者和谁在一起,这里做一个留白,供大家自己去想象。
我觉得这样一个结尾是最适合这本书的故事模式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结尾、一个非常确定的命运反而不好,所以就这么写了。
至于这本书的故事内核以及大家的感受,其实整体上来说,我想表达的基本上就是大家所能感受到的,因为我目前的写作手法还比较简陋,一些内容都是会明确地表达出来的。
其实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大约一百多章的内容,基本上是没怎么看读者反馈,完全顺着自己的想法,想到哪、写到哪。
主要是想好了要无缝开书之后,就得在更新最后这部分内容的同时准备新书,存稿给新书争取时间,所以基本上手头多多少少都有十几章存稿,想抄书评也抄不了。
有些看起来跟书评差不多的内容,单纯就是提前安排好了,被猜到了,或者单纯是写到一块去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故事讲到这个地方,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