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篇外一(4 / 7)
小太子在看完小话本的当晚,第一次犹豫着将菠菜塞到了嘴里,然后他发现,如果不嚼吞下去的话也不是特别难吃,而且,而且第二天他可以拉动昨天拉不动的小弓箭啦!开心!
当小太子有时候觉得冬天冷,不想洗澡的时候,又出现了《邋遢大王》的故事。
在邋遢之歌还传遍了大街小巷的时候,小太子默默得爬进了澡堂子。
如此,小太子一边乖乖吃蔬菜一边勤奋得洗澡,一边自我觉得他自己是个好宝宝得长大了。
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终于有一天扒了他皇叔马甲,并且在他爹的公文备份框子里头找到皇叔的一干计划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大宋最年轻的帝王的他才知道自己的生长环境有多么的险恶。
但是他什么都不能说,因为他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就是那个不爱洗澡,还不喜欢吃菠菜的坏小孩,而他的皇叔为了哄他改变生活习惯编造了这么多的故事。
而且,当他有了孩子的时候,小皇帝只能看着他的皇后对着小崽子们继续讲这两个故事,然后默默得将相关证据毁尸灭迹。
他不知道的是,恰恰是因为他这个反面教材的出现,才在后来让夏安然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儿童文学上面。
而大宋朝最尊贵的几个孩子,却在此时成为了试验品。
夏安然将话本以连环画的形式制作出来,上面配以极其简单的文字。小朋友的联想能力是天生的,他们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只需要有连续的图片,便能将这个故事补完。
其实这些字更多的是给大人们看的。
作为第一批试验品的皇家儿童们对于连环画小故事,适应力非常良好。
无论是大力水手还是邋遢大王历险记,他们都很快能够读懂,并且还能够互相给对方讲故事。
见状,夏安然灵机一动觉得话本还能做到更多,他想到朝野之上如今面对的一个巨大难题——那便是普法之路走得极其困难。
尤其在后来几个被归入宋国版图的地区,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当地人不够相信宋朝的官府,官官相护、官富相互在他们的思维里面已经根深蒂固,说当地官员会依法办事,他们全然不信。
尤其这些地区民风彪悍,不知道他们当地原来的吏治腐-败到了何等程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地的居民都没有遇到难事告官的习惯,而是主要选择以自己动手解决为主。
如此,一旦事态闹大之后,按大宋条例,本来没有错的因为率先攻击了别人也有错,大宋的法令是不支持私仇私报的,除了极少情况——譬如牵扯到父母的予以一定的谅解以外,都是当做两件案件处理,该罚也要罚。
对于当地人而言,如此便觉得官府偏帮。
即便官府时常敲锣打鼓,上山下乡进行司法普及,并且鼓励观众遇事冷静,有需要帮助就告官,但是所行显效极低。
直至如今,都经常会发生民众私自斗殴事件,此情状于政-府治安和官府的信用度建立相当不利。
受小太子的启发,夏安然忽然想到:既然成年人说不通,是不是可以从孩子身上入手?
几岁的孩童也好,十几岁的孩子也罢,很快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只要当他们意识到遇到私人恩怨,应当以司法的途径解决,那么等到过上十年二十年,如今私了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
这个道理就跟现代普及等红绿灯以及走斑马线的道理都主要以教导年轻人和孩童为主一样。
许多农村的人民,他们从来没有这个意识去等红绿灯。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束缚,而对于小辈来说,乱穿马路是一件让他们觉得会有罪恶感的事情,等红绿灯和走斑马线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靠小一辈来带动老一辈,这便是现代普及交通法规所使用的手段。
如果以教育孩子为主……还是应当创造一个传统意义的清官,通过他审理案件传递出大宋的司法,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需要有朝堂纠葛,一条直线的爽文即可。
他寻思半响,还是写了奏折上去。
半月后,第一册《少年包青天》出炉。
虽然其实故事完全是少儿化,但是夏安然还是用了这个名字,算是纪念他的童年。
虽然这册话本有溜须拍马之意,也有不少人在此后屡屡弹劾包拯这个臭不要脸的居然美化自己,但是因为不知名原因这侧书在此后连载了很多年,连载到终于有一日,一个学子在参加完科举散场前走到了包拯面前躬身道:我是看着您的故事长大的。 ↑返回顶部↑
当小太子有时候觉得冬天冷,不想洗澡的时候,又出现了《邋遢大王》的故事。
在邋遢之歌还传遍了大街小巷的时候,小太子默默得爬进了澡堂子。
如此,小太子一边乖乖吃蔬菜一边勤奋得洗澡,一边自我觉得他自己是个好宝宝得长大了。
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终于有一天扒了他皇叔马甲,并且在他爹的公文备份框子里头找到皇叔的一干计划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大宋最年轻的帝王的他才知道自己的生长环境有多么的险恶。
但是他什么都不能说,因为他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就是那个不爱洗澡,还不喜欢吃菠菜的坏小孩,而他的皇叔为了哄他改变生活习惯编造了这么多的故事。
而且,当他有了孩子的时候,小皇帝只能看着他的皇后对着小崽子们继续讲这两个故事,然后默默得将相关证据毁尸灭迹。
他不知道的是,恰恰是因为他这个反面教材的出现,才在后来让夏安然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儿童文学上面。
而大宋朝最尊贵的几个孩子,却在此时成为了试验品。
夏安然将话本以连环画的形式制作出来,上面配以极其简单的文字。小朋友的联想能力是天生的,他们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只需要有连续的图片,便能将这个故事补完。
其实这些字更多的是给大人们看的。
作为第一批试验品的皇家儿童们对于连环画小故事,适应力非常良好。
无论是大力水手还是邋遢大王历险记,他们都很快能够读懂,并且还能够互相给对方讲故事。
见状,夏安然灵机一动觉得话本还能做到更多,他想到朝野之上如今面对的一个巨大难题——那便是普法之路走得极其困难。
尤其在后来几个被归入宋国版图的地区,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当地人不够相信宋朝的官府,官官相护、官富相互在他们的思维里面已经根深蒂固,说当地官员会依法办事,他们全然不信。
尤其这些地区民风彪悍,不知道他们当地原来的吏治腐-败到了何等程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地的居民都没有遇到难事告官的习惯,而是主要选择以自己动手解决为主。
如此,一旦事态闹大之后,按大宋条例,本来没有错的因为率先攻击了别人也有错,大宋的法令是不支持私仇私报的,除了极少情况——譬如牵扯到父母的予以一定的谅解以外,都是当做两件案件处理,该罚也要罚。
对于当地人而言,如此便觉得官府偏帮。
即便官府时常敲锣打鼓,上山下乡进行司法普及,并且鼓励观众遇事冷静,有需要帮助就告官,但是所行显效极低。
直至如今,都经常会发生民众私自斗殴事件,此情状于政-府治安和官府的信用度建立相当不利。
受小太子的启发,夏安然忽然想到:既然成年人说不通,是不是可以从孩子身上入手?
几岁的孩童也好,十几岁的孩子也罢,很快他们就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只要当他们意识到遇到私人恩怨,应当以司法的途径解决,那么等到过上十年二十年,如今私了的情况就会减少很多。
这个道理就跟现代普及等红绿灯以及走斑马线的道理都主要以教导年轻人和孩童为主一样。
许多农村的人民,他们从来没有这个意识去等红绿灯。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束缚,而对于小辈来说,乱穿马路是一件让他们觉得会有罪恶感的事情,等红绿灯和走斑马线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靠小一辈来带动老一辈,这便是现代普及交通法规所使用的手段。
如果以教育孩子为主……还是应当创造一个传统意义的清官,通过他审理案件传递出大宋的司法,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需要有朝堂纠葛,一条直线的爽文即可。
他寻思半响,还是写了奏折上去。
半月后,第一册《少年包青天》出炉。
虽然其实故事完全是少儿化,但是夏安然还是用了这个名字,算是纪念他的童年。
虽然这册话本有溜须拍马之意,也有不少人在此后屡屡弹劾包拯这个臭不要脸的居然美化自己,但是因为不知名原因这侧书在此后连载了很多年,连载到终于有一日,一个学子在参加完科举散场前走到了包拯面前躬身道:我是看着您的故事长大的。 ↑返回顶部↑